秋季养生有禁忌 滋补要注意五个方面

.2013-09-27 .作者:燕赵晚报 .编辑:
导语:

  多酸少辛 养阴润燥

  随着秋意渐深,秋燥逐渐成为秋季的气候主流,人易出现口鼻干燥、皮肤干燥脱皮、便秘等表现。若不注意预防保健,秋燥可损伤肺阴,则会诱发呼吸道疾病,出现口咽干燥、鼻干出血、干咳少痰等症状;到了晚秋,天气越来越冷,燥邪与寒邪结合伤人,即为凉燥,除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、咳嗽、哮喘、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以外,由于寒冷引起血管收缩,脑血管的病变特别是中风也随之而来。若燥邪伤胃,则可影响脾胃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,出现不思饮食、口干渴、胃痛、便秘等症状;此外,由于中医认为肺属金,肝属木,故肺燥则可伤肝,应适当吃些酸味食物以养肝。

  对付秋燥,除了多喝水、居室保湿外,专家提醒应在日常饮食方面注意适当多吃一些养阴润燥的食物,如莲藕、雪梨、银耳等水果蔬菜。中医认为辛味发散,酸味有收敛的作用,酸甘又可化阴,以滋益阴津,因此建议在秋季可多食酸甘味的蔬菜水果,少吃辛辣味的食物。故应少食葱、姜、蒜、韭、椒等辛味之物;少吃辛辣刺激或油腻的食物,如辣椒、麻辣烫等,这些刺激性的饮食也许吃的时候很过瘾,但极易伤阴,加重燥的症状,使人易上火。应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,如猕猴桃、番茄、秋梨、石榴、葡萄、柿子、甘蔗、藕、百合、银耳、蜂蜜、乳品等,以润肺生津、养阴清燥。

  此外,粥类食物有很好的润燥作用,因此在秋天不妨多喝些粥。最好选用有滋润性质的食材熬制一些汤粥,例如百合莲子粥、雪梨银耳汤等。另外,鸭肉也有滋阴作用,也可适当多喝一些老鸭汤。

  保暖防寒 健脾养胃

  中秋过后,秋意渐浓,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。由于在夏季人体出汗较多,而且进食生冷比较多,这不仅使身体营养消耗过多,也容易使脾胃受寒,若平素即脾胃虚寒,则秋后更容易发病出现胃痛等症状。因此,王彦刚主任提醒,中秋后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,尤其是脾胃部的保暖,除了适时添加衣物、睡觉时盖好被子外,饮食上特别要注意不要再吃或少吃寒凉、生冷的饮食,如冷饮、冷食等,本身脾胃虚寒、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则不要过多地吃瓜果。另一方面,王彦刚主任提示还可通过饮食调理来补充营养,健脾益气,如板栗、羊肉、鸡肉、大枣、韭菜、桂圆、糯米等均可;尽量吃温、热的食物,以免生冷伤胃,而且加热后的食物还可避免因饮食不洁导致的胃肠道疾病;另外可在饮食中适当侧重温补健脾的食物或中药,如山药、薏米、茯苓、黄芪、莲子、百合、芡实等,如山药薏米粥可健脾除湿,黄芪炖乌鸡可滋补益气。

  饮食均衡 调补为要

  经历一夏的消耗,入秋后人的胃口逐渐变好,而且按照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的自然规律,秋天补养是十分合适的。但对于秋季进补,有些朋友以为就是“吃肉贴秋膘”,其实吃肉过多不仅会使体重增加导致肥胖,而且暴饮暴食还会损伤胃肠道功能,诱发脂肪肝等疾病。因此王主任表示,如果是食补,则首先应遵守营养均衡的原则,尽量吃得“杂”一些,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取,在此基础上可适量多吃一些优质蛋白,如瘦肉、牛奶等,以补充身体消耗。  

    深秋要预防这些疾病

  呼吸道疾病:深秋天气愈加寒冷,若不注意保暖防护就很容易患上感冒。建议大家多饮水,少吃辛辣食物,要注意腹部保暖,饮食要有规律,睡觉时盖好被子。出现感冒症状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感冒药。另外,秋季逐渐寒冷的天气也是哮喘发作的诱因,而且感冒治疗不及时也会诱发哮喘。因此,有哮喘的朋友在秋季应特别注意防护,外出可戴上口罩,避免冷空气的刺激;哮喘发作时应及时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。

  胃肠道疾病:秋季冷空气的刺激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,导致胃痛或反酸等;若不注意饮食卫生,或过食生冷,也会使胃和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,尤其是原来患有胃病的病人秋季很容易复发,或发生腹泻等疾病。医生提醒预防胃肠道疾病首先要注意腹部保暖,及时添加衣服,夜晚睡觉要盖好被褥。同时,饮食以温软淡素为宜,细嚼慢咽,不吃过冷、过烫、过硬、过辣、过粘的食物,更忌暴饮暴食,戒烟禁酒。

  心脑血管疾病:秋季是走向冬季的过渡性季节,天气逐渐寒冷,血管受寒收缩痉挛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,如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心律失常、肺心病、心肌梗死、中风等。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应坚持服药,中老年人要提前做好预防,如适度体育锻炼,积极防治感冒,饮食均衡,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
  如果是药补,专家提醒大家最好就医,让医生根据中医理论辨证,看看自己是属于哪种体质,是偏实还是偏虚,偏阴还是偏阳,再做出针对性的调理建议,而不是不分体质一味以人参等“大补”之物来进补,否则会适得其反。

  秋季锻炼注意保护防损伤

  适量的运动对改善神经肌肉功能、心血管机能有明显作用,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,故中老年人尤其应保持运动锻炼的习惯。但是秋季早晚温差较大,天气干燥,容易在运动中引起一些疾病,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骨科主任冯建刚对此表示,中老年人在秋季锻炼时,除了要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,避免汗出时吹风受凉导致感冒,还应注意以下事项:

  做好准备活动防拉伤:对于任何一种运动来说,准备活动都是必须的,不要突然开始运动,也不要突然停止运动。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,黏滞性增加,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,韧带的伸展度降低,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,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,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、肌肉拉伤等,影响日常的生活,锻炼反而成了一种伤害。首先,老人在早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,因为老年人椎间盘松弛,突然由卧位变为立位可能会发生扭伤腰背部的现象,有高血压、心血管病的老人起床更要小心,可以在床上伸伸懒腰,舒展一下关节,稍休息一会儿再下床。其次,运动前最好慢跑一会,或压压腿,当身体微微出汗时,再拉伸一下全身关节,特别是主要活动的关节。

  循序渐进并控制运动量:秋天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,生理机能趋于活跃和加强。在这个季节人容易超量锻炼,结果引起过分疲劳,影响工作和健康,还容易引发运动损伤。所以,中老年人要掌握好运动时间、运动强度和幅度,不要超过机体的负荷。一般来说,中老年人运动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.5小时。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,微微出汗,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,这就是适度的标准。这里有一个简易的方法可以测量强度是否合适,运动停止后迅速测量脉搏,若脉搏和年龄相加小于或等于170,则说明强度合适。如果在运动后,已经休息了一段时间,仍感到身体不适、头痛、头昏、胸闷时,就是运动过量了,下次要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。

  合理选择运动项目:在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,中老年人应遵循因人而异,量力而行的原则。例如膝关节有问题者就不适合选择太极拳、慢跑、爬山作长期运动的项目,而那些喜欢舞蹈,不喜欢机械化、制式化动作而且身体可以承受一定运动量的人可以选择韵律舞、社交舞。当然,健步走、游泳、网球、骑脚踏车等有氧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。

  另外,运动的频率通常保持每周至少三至五次,每次20至30分钟;运动前要有5-10分钟热身运动,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整理运动。运动前中后都要注意合理补液和饮食营养。例如运动后不宜立即坐下休息,不宜马上洗浴,不宜暴饮止渴,不宜大量吃糖,不宜饮酒除乏,不宜吸烟解疲。运动前或运动中若出现头晕、胸痛、心悸、脸色苍白、盗汗等情况时,应立即停止运动。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,应及时就医,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。

标签: 豆浆机健康
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